带父母外出旅游,在农家乐吃饭父亲却说认识照片上的人,结局精彩
来源:墨羽智慧树     时间:2023-05-23 03:07:39

八十年代初,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我们这个渭北小山村,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,大家终于可以吃饱肚子了。而父亲通过承包村里的磨面坊,便成了首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。记得从前,我家很穷,母亲刚嫁到我们家时,高兴地发现,她的婚房里竟然还有一王三屉斗条桌和两把椅子,这在农村也算是个大件了。母亲回门时,还兴奋地对外婆说,我们家还不错。可等三天回门回来后,发现那王桌子和两把椅子已不见踪影。问父亲才知道,那是借别人家的,结婚时摆两天,用完已还给别人了。这就是当时我们的家,用“家徒四璧”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。改革开放让我家也逐渐富了起来,在父亲有钱了之后的第一件事情,就是决定干一大件事,就是请木匠给家里打造几件像样的家具,父亲说干就干在县城买了一些木料,再加上我家原有的桐树还有老瓦房上拆下的木头等,请了两个师傅拉大锯解成木板,晾干后,就等着请木匠打成家俱了。

过了一段时间,父亲领回了两个人,说是请的木匠,彬县人,在我们这一带已干了几年,那个二十来岁的人是师傅,有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娃是徒弟。听到我家要做家具了,我兴奋得像过年一样,恨不得跑出门马上告诉每个小伙伴。每天放学第一件事,就是回到家里看那两个木匠做家具,后来混得熟了,知道那个师傅姓刘,徒弟姓王。他们也会给我讲一些家乡的事,从此,我知道他们那儿有个大佛寺,离他家不远,每年三月初八的庙会,人山人海。还有个花果山,每年元宵节,当地群众都要在山上点上千盏油灯,站在他们村子里就能看到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听到花果山这几字,我就想到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,多年后,我的印象还是那个刘师傅住在花果山、大佛寺。那些木头在刘师傅还有那个徒弟的手中,很快就变成了漂亮的半截柜、两头沉的书桌等新式家具。这在当时算是很洋火了。给我家做完家具后,刘师傅和他的徒弟就又给别人做家具去了,因为父亲为人善良热情,他们有时路过还会到我家来坐坐,看到我家的那个椅子腿松了还会帮助给收拾一下。又过了两三年,我家在村里首家盖起了二层的小平房,那些原来的家具摆了进去,显得房子里还很空旷,于是父亲又咬咬牙,买了一些木头,准备再做一些家具。这次还是联系的那个刘师傅。不过刘师傅的徒弟已经出师了,他重新带了自己的弟弟当学徒。当时刘师傅为方便相互照顾,已将老婆和两三岁的儿子也带了过来,就在邻村租了个房子住着,老婆也怀了二胎,估计有半年就要生了。

这次,刘师傅已经用上了小电刨子和电锯,干活速度快了许多,在我家干了大概有十来天时间,就做了三开门的柜子等很多家具。期间,刘师傅的老婆还带着小孩专门来我家看刘师傅,母亲看着小男孩穿得破破烂烂的,就跟她说,你如果不嫌弃,改天把我妹妹家小孩穿过的衣服给我拿一些怎么样。刘师傅的老婆听了很高兴。看着她挺着个大肚子,母亲又说,你现在都五六个月了,一定要注意身体的,如果在这边生娃的话,需要帮什么忙一定吭个声。又给她讲了一些这边医院的情况等。走时还给她送一些自己家种的白菜、萝卜等。刘师傅给我们家做完家具临走了,专门用一些边角料给我刻了一把剑和一把刀。当时可把我高兴坏了。过了三四个月的一个晚上,我们已经休息了。

这时家里的大门突然被拍得啪啪响。谁大半晚上的来敲门呢?父亲穿好衣服开了门一看,原来是刘师傅的弟弟,他满头大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,见到我父亲,急忙就说“哥,我大嫂生娃大出血,医生让交五百块钱的输血费,我们身上没有那么多现金,又是外地人,所以只好找你来了。”这里母亲也从房子里出来了,她也听到了刘师傅弟弟说的话。“五百块,谁家里一下有这么多现金呀!”母亲说了一声,“不过你也不要着急,要么我们出去到邻居家看看。”母亲说着,让刘师傅的弟弟进了房子,她对父亲说,咱们最多也就三百多块钱,你要么出去借一下。听了母亲的话,父亲二话没说便出了门。敲门声加上他们的说话声音也把我吵醒了。

五百块钱,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,记得当初父亲给刘师傅的工钱也就三百多点,这一下就借五百块,万一他拿了钱跑了怎么办。过了大约有半个小时,父亲回来了,他借到了二百多块钱,加上家里一共有的三百多块钱,一共凑下六百块钱。这时母亲对刘师傅的弟弟说,女人生娃,肯定需要个女人在身边照顾,要么我和你一块去医院。刘师傅的弟弟看了看母亲说,那太好了,不过就是太麻烦嫂子了。母亲临出门时,又折了回来,拿了条新褥子还有一些其他东西才出去了。看着母亲跟着刘师傅的弟弟要出门骑着自行车走,我急忙对她说,妈,小心点。实际上,我当时非常担心,万一那个刘师傅的弟弟是个骗子呢……。第二天下午,母亲托人捎话,她在医院帮刘师傅照顾他老婆。听到这话,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。又过了三天,母亲回来了。她兴奋地向我们叙述着,刘师傅老婆生孩子时遇到的困难,她去之后,又是如何照顾刘师傅的老婆,那个刚出生的婴儿有多可爱之类。

又过了十来天,刘师傅买了一些糕点来感谢父亲和母亲,他感激地对父亲和母亲说,多亏哥和嫂子帮忙,不但解了他的燃眉之急,嫂子还腾出几天时间去照顾他媳妇。并说,等娃长大后,一定要把父亲和母亲认作干大和干妈。后来,刘师傅继续在我们这儿周边村子做木工。期间,他还专门带着二儿子到我家,把我父亲和母亲认作干大和干妈,而我则成了他儿子的干哥。三四年后,刘师傅的老大要上小学了,他们回到了彬县。那时候没有手机之类的通讯工具,于是便断了联系,我们只是大概知道他家离大佛寺不远。去年八月,我带着父亲从平凉崆峒山逛回来之后,沿着福银高速返回,当时合凤高速旬邑到彬县段还没有修通。

只好从彬县高速口出来,走国道,准备从旬邑上合凤高速。出了彬县高速出口,我对父亲说,时间还早呢,干脆咱们去趟彬县的大佛寺逛一下。母亲听了后,高兴地说,行呀,这儿还有个干儿子呢。这都三十多年过去了,估计都长成大小伙子了。父亲说道,可惜只知道在大佛寺附近,但具体在哪儿咱们也不知道。不然还可以去看看。听了他们的话,我就直接导航到了大佛寺。平时一向喜欢文物古迹的父亲,那天却没有认真在大佛寺游览,他一直在和景区的工作人员打听离大佛寺不远的村子有没有姓刘的。可惜工作人员知道的也不多。看着父亲失望的样子,我便对他说,算了,这大概就是缘分吧。出了大佛寺,带着些许的失望,踏上了回家的旅程。车开出去大概有四五公里的地方,看路边有个农家乐不像牙,便对父亲说,干脆在这儿吃了再走吧。

他们都同意后,我们便停好车,走了进去。进去一看,这家农家乐装修得挺有特色的。几丛竹子,一个小水刘里几条小金鱼欢快地来回游动着。院子的墙上悬挂着许多过去的老照片,既有一些彬县的名胜古迹,也包括大佛寺的照片,还有一些私人的老照片等。父亲平时就喜欢看这些老照片,可能是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吧。如今,这儿有许多老照片,虽然是别人家的照片,但也让他仿佛回到了从前。看着看着,他突然喊了起来“咦,这照片上的这两个人咋这么眼熟呢,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一样。”父亲的话一下吸引了我和母亲,母亲边向父亲那边走边说“你真是胡说呢,你都跑到哪儿来了,还有熟人呀。”

当她走了过去,看到那王照片时,她突然也喊了起来“嘿,还真的是眼熟,就是一下子想不起来了。”听到父亲和母亲同时这样说,我也好奇地走了过去,只见照片上是一对三十来岁的夫妻坐在椅子上,男人旁边站了一个小孩,而女人怀里则抱了一个小孩。这时饭店老板也跑了过来,他跑到跟前看了那王照片后说,我王照片是我大我妈还有我哥和我照片的。那个女人怀里抱的就是我。怎么,你们在哪儿见过?这时父亲突然一拍脑门,对着饭店老板说,你们是不是姓刘。饭店老板愣了一下回答道,是呀,姓刘,你咋知道的。父亲没有回答他的话,只是继续接着说道,你们姓刘,你大是不是木匠。年轻时候在铜川一带给人做家具呢?那个饭店老板更是懵了,一边说着对对对,一边好奇地问,叔,你咋知道这些呢?这时母亲开口了,没有想到呀,这娃都长这么大了。你不知道呢,你出生的那一晚上,差点都没有命了。父亲和母亲这些自言自语的话,更把饭店老板给说懵了。

父亲又说道,你小时候还认过干大和干妈吧。饭店老板说道,是呀,那时候我才几岁,还小得很,听我大说,他们救过我的命。我说叔还有婶,你们是哪里人呀,咋都知道这些呢。看着饭店老板着急想了解父亲和母亲说的这些。我便忙对他说,兄弟,你大和你妈在家吗。饭店老板忙说,在呢,在呢,我去喊一下。很快,从饭店后边的一个房子里出来了一个六十多岁的男人,他身边紧跟了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女人。他俩还没有走到父亲跟前,就大声地喊了一声“哥,嫂子。”

虽然有三十年多年没有见过,但我还是一眼就认识了刘师傅。刘师傅这时急忙向前两步,紧紧地拉住了父亲的双手,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。嘴里不停地说着“没有想到呀,没有想到。”那天,我们在刘师傅家住了一晚上,喝着小酒,刘师傅一家人和父亲、母亲唠了一夜的话。第二天,他给我们带了许多彬县的特产,父亲和他又互相加了微信,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他们家。

本故事纯属虚构,如有雷同请联系删除!

关键词:

新闻推荐